科学文化评论

访问量:26787

科学与人文

  • 古希腊世界图式的转变和地理学的兴起

    鲁博林;

    古希腊地理学因其基于地球观念和几何化建构的特征,在古代地学中独具一格。其形成与世界图式的转变密不可分。古希腊的世界图式,经历了从基于地平观念的圆形世界,到基于地球观念的球面世界的转变过程,并反映在当时地学、制图学的相关论述之中。同时,几何学作为地球观念的基础,逐渐成为描绘大地的合法甚至最优的方式——借助于几何学,古希腊人看待大地和"人居世界"(oikoumene)的视角悄然发生转变。古希腊的地理学超越有限的经验描述,将朴素的经验传统嵌入一套基于几何观念、以经纬度进行标示的地球框架之中。这标志着古希腊地理学从源流复杂的文学传统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特的知识领域而兴起。经历了阿那克西曼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历代学者的努力,地理学最终在埃拉托色尼的手中完成了基本雏形的建构。

    2020年04期 v.17 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2K]
    [下载次数:305 ] |[阅读次数:0 ]
  • “突现论”研究的三种立场

    苏湛;王帅翔;

    通过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对"突现"概念的不同理解和用法,着重讨论了这些哲学家引入"突现"概念所试图解决或说明的问题,进而指出,当前哲学界,尤其心灵哲学领域所使用的"突现"一词存在严重的歧义。根据是否承认突现现象存在和如何定义"突现"概念,可以区分出哲学家们对待"突现"概念的三种立场:(1)弱突现的突现论立场,即相信突现存在,并相信突现产生的原因可以由复杂系统动力学给出完全理性的解释;(2)强突现的突现论立场,即相信突现存在,但将其视为一种神秘的、根本上不可理解的现象;(3)强突现的反突现论立场,同样将突现定义为一种神秘和不可理解的现象,同时主张自然界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全面否认突现概念。

    2020年04期 v.17 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171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

  • 缝纫机与晚清民国女性身份的建构

    章梅芳;李京玲;

    晚清至民国时期缝纫机在中国大众报刊上得到大量宣传并在市场上销售,广泛出现在家庭生活、职业教育、成衣工厂乃至抗日战场,与当时的女性社会角色变迁产生了密切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物,缝纫机一度成为中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象征;在打开市场销路的过程中又被广泛宣传为普通女性的家庭宜备之物,掌握机器缝纫技术亦逐渐发展为女子职业教育的重点之一;至抗日战争期间,缝纫机则成为广大女性参与抗战的重要武器。缝纫机与机器缝纫在这一时期的逐渐普及,无形中参与了对当时女性的身份建构,折射出晚清民国时期女性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变迁的一般样貌,以及技术物本身的多元文化内涵及其流变性,反映出技术物与性别之间的复杂互动。

    2020年04期 v.17 3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425 ] |[阅读次数:0 ]
  • “朝圣”之旅 1973年“科学为人民”代表团访华始末

    高珺;

    1973年2月,一支来自美国的"左派"民间组织"科学为人民"(Science for the People)代表团开始了他们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之行。"科学为人民"组织最初以反对战争为宗旨,后来发展为关注科学为人民,而非科学为军事或政治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组织积极倡导科学的重新定向与重建,并将中国作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代表团成员们满怀着对中国的憧憬,带着向中国学习经验的希望,开始了在中国的参观访问。在中国,他们见到了心目中理想科学的模样,赞叹中国科学取得的成果以及使科学为人民服务的努力,他们还将自己的参观访问活动记录下来,回国后汇总整理出版。虽然他们考察报告的客观性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但无论如何,他们为当时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些了解中国的信息,也保存了那个时代有关中国科学、社会等情况的历史资料。

    2020年04期 v.17 5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1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汉语语音实验研究的发端(1922-1937)

    褚宏祥;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国外留学的赵元任、刘复等人受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和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影响,运用语音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问题,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他们回国后,先后建立语音实验研究机构,开设大学专门课程,组织人力开展汉语语音实验研究,奠定了中国实验语言学的初步基础。通过对这些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探讨几位先驱者为开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汉语语音问题的新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及其意义与影响。

    2020年04期 v.17 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9K]
    [下载次数:439 ] |[阅读次数:0 ]

人物·访谈

  • 瓦尔特·能斯特的科学人生

    祁天杰;尹晓冬;

    19世纪末德国的科学逐渐兴起,这段时间涌现出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科学家,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德国物理化学家瓦尔特·能斯特。能斯特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物理化学家,他一生在多所大学和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为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研读瓦尔特·能斯特的传记等材料,结合19—20世纪德国科学发展的情况,研究他的成长经历和科研经历,论述他与德国科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剖析他成功的因素。

    2020年04期 v.17 8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349 ] |[阅读次数:0 ]

学术沙龙

  • 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相关情况

    杨振宁;何祚庥;

    本刊2020年第1期发表了《李政道杨振宁遭遇冷处理——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获诺奖》(华新民、王作跃),最近收到杨振宁先生来信,对文中个别表述及标题提出意见,并提供了当年中国物理学家的祝贺电文(及他的回复),以及何祚庥先生的一封表达相关意见的信。征得杨、何两位先生同意,本刊将上述材料公布于众,以期读者对当年国内关于杨、李获奖的态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2020年04期 v.1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786 ] |[阅读次数:0 ]
  • 杨振宁的雪泥鸿爪

    翁帆;

    <正>1984年杨先生的母亲88岁,身体精神都健旺,杨先生和弟妹们接母亲到美国探亲游玩,前后在美国住了8个月,十分开心。其间有一天杨先生特别陪母亲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BNL),看1954与1956年两个夏天他在该实验室的住处、办公室与图书馆。

    2020年04期 v.1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9K]
    [下载次数:253 ] |[阅读次数:0 ]

书评·书介

  • 科学从衡量别人的标尺变成被衡量的对象 评《科学史的起跳板》

    刘华杰;

    <正>田松,《科学史的起跳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定价:42元《科学史的起跳板》(图1)是田松教授由北京师范大学调到南方科技大学后出版的第一本书,2020年6月出版,我7月3日拿到书。它由一门面向研究生的科学史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正好符合"三联讲坛"这套丛书的策划:"以课堂录音为底本""不避口语色彩,

    2020年04期 v.17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11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方医学实践的特殊融合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西医入华》

    白雅诗;韩奇金;

    <正>方小平,《赤脚医生与西医入华》(Barefoot Doctors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ina,图1),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12年,310页,参考售价90美元。在1972年的电影《中国》(Chung Kuo, Cina)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通过对远景机位的大量运用,

    2020年04期 v.17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79 ] |[阅读次数:0 ]
  • 高科技的历史图景 评《前沿科技评论》

    王作跃;

    <正>王国强,《前沿科技评论——全球视野下的创新发展与选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8月,定价:79元如果你希望对近百年来世界和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获得一个既有宽广视野又有一定深度了解的话,王国强博士的这本《前沿科技评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众多的前沿科技领域中,这本书选择了五大"热门"类别——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交通、材料和能源,

    2020年04期 v.1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0 ]

  • 达利遭遇DNA

    梦隐;

    <正>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对自然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据说他长期订阅《科学美国人》,临终时床头还放着霍金、薛定谔等人的科普著作。他创作的许多艺术作品,仅从名称来看就与自然科学有关,例如《原子丽达》《核子十字架》《天鹅羽毛在原子内的平衡》《反质子升天》《一条高彩鱼眼的染色体起动永恒记忆的和谐分解》《蝴蝶景观》《原子达利》(摄影),及《马鞍与时间》(雕塑)和《向牛顿致敬》(雕塑,图1、2)等。

    2020年04期 v.17 124-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5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0 ]
  • 书讯

    <正>《科学史的起跳板》田松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定价:42元作者以科学史为主要案例,讨论了科学史的价值、意义和功能,也讨论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的细节、编史观念的变迁等问题,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该书介绍了科学史的学术地图和学科地理,讨论了科学史的未来方向。

    2020年04期 v.17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